本報訊 (記者 王 鑫 通訊員 李 燕)承租方未經(jīng)出租人同意,擅自讓某電信公司在出租房頂設立電信移動基站。近日,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(qū)人民法院審結這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,一審依法支持出租方要求拆除基站恢復房屋原狀的訴請,而對其要求解除合同、賠償5.2萬元等訴請則依法予以駁回。
2005年6月15日,該案原告四川某電器公司與被告成都某科技公司簽訂房屋租賃合同,將其位于城郊的廠房及辦公樓租賃給科技公司,期限為10年,且明確約定房屋用途為工業(yè)生產(chǎn)用房,除雙方另有約定外,科技公司不得任意改變房屋用途等。
后因租用廠房所在地通信質(zhì)量一直較差,科技公司向第三人某電信公司進行了反映。2008年底,電信公司經(jīng)考察并取得被告同意后,在該房屋的第三層樓頂設置了一個移動基站,并在樓內(nèi)設有一該基站的設備間,同時向科技公司支付了相應的使用管理費。但該建站事宜,被告及第三人均未通知原告,也未取得原告的同意。
2009年1月,電器公司在查看房屋時發(fā)現(xiàn)上述情況,隨后其多次要求科技公司拆除基站卻均遭拒絕。
法院認為,被告未經(jīng)原告同意,甚至未通知原告,即允許第三人在承租房上設置基站,違反了租賃合同的相關約定,已構成違約。但基站僅占用部分樓頂及一個房間并進行少量必要改進,被告并未實質(zhì)改變承租房屋用途,該行為并未達到拆改房屋結構的程度,第三人向被告支付的費用系管理使用費,也未構成轉租轉包,故尚未構成約定的可予解除合同的幾種情形,因此對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訴請不予支持。據(jù)此,法院作出上述判決。
■連線法官■
“公共利益”之名不能濫用
在庭審中,第三人某電信公司辯稱,其安裝基站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。對此,審理該案的審判長張媛媛說,原告對其房屋享有一切合法權利,他人若欲以“公共利益”為由施以限制,必須具有正當理由、合法依據(jù)并經(jīng)過法定的程序,不得任意以“公共利益”之名將其權利凌駕于個人合法權利之上。
首先,“公共利益”至少應包含“不特定多數(shù)人的利益”,但被告及第三人卻均未能對此予以舉證?v觀全案,僅能認定第三人是應被告要求前去設置基站,這并不足以代表“公共利益”的需要。
其次,被告及第三人援引的電信條例作為規(guī)定專門事項的行政法規(guī)系特別法,其效力層級位于法律之下,且相關規(guī)定也并未對權利人施加強制性的義務。
再者,即便“公共利益”成立,在原告作為案涉房屋的所有權人、堅決要求拆除基站的情況下,由于移動基站的設置位置并非唯一選擇,在“最佳位置”之外還存在“次佳位置”,也不排除第三人還可通過自行搭設有關設施達到規(guī)定高度,故此處對所有權的限制并非“公共利益”實現(xiàn)的唯一選擇。
即便在此允許被告及第三人援用電信條例并以“公共利益”為由限制私權,其也須遵循法定程序,而其在已知悉原告系案涉房屋所有權人的情況下,其設置基站前卻未征得原告同意,甚至連最起碼的通知都沒有;第三人也未能舉證證明其設置基站符合電信條例規(guī)定的相關前置程序和條件。故其對原告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。